10月30日晚间,瑞幸咖啡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公告。数据显示,瑞幸咖啡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101.8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1.4%,单季净收入首次超过百亿元。在美国会计准则(GAAP)下,第三季度瑞幸咖啡营业利润为15.58亿元人民币,净利润为13.03亿元人民币。
在门店方面,第三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1382家。截至第三季度末,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21343家。
在此次财报发布之前,瑞幸方面对“计划登陆美国市场”的消息迟迟没有回应。但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,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首次正面回应了瑞幸出海事宜。
郭谨一表示,瑞幸咖啡对国际化目前已经有相对系统的思考。瑞幸将持续聚焦国内市场,并积极探索美国及其他市场机会,目前的品牌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。他同时表示,瑞幸咖啡会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,但对于“重返主板、恢复主板上市地位”没有明确的时间表。
截至10月30日美股收盘,瑞幸于粉单市场上涨10.42%至26.5美元/股,总市值约76.58亿美元。
“规模效应+低价策略”显成效
2024年第三季度,瑞幸咖啡首次实现单季营收突破百亿元人民币。
多位行业专家对瑞幸咖啡的这份新成绩单感到不意外,原因之一就是2万家门店形成的“规模效应”可以为品牌营收保驾护航。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规模与盈利可能短期内会有“保一头失一头”的情况,但长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,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,“规模效应”则会显现。
从瑞幸门店数量来看,截至第三季度末,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21343家。第三季度,瑞幸在中国市场净新开门店1374家,其中自营门店数新增872家,联营门店数新增502家。国内市场累计门店数达到了21298家。国际市场方面,本季度瑞幸净增8家门店,季度末门店总数达45家。
图片来源:财报截图
从门店的经营层面来看,瑞幸第三季度自营门店的收入达到了75.01亿元人民币,较2023年同期的51.41亿元人民币增长45.9%。第三季度,自营门店的门店层面利润为17.46亿元,利润率为23.3%,2023年同期为11.85亿元,门店层面利润率为23.1%。
联营门店方面,第三季度联营门店收入23.41亿元,较2023年同期的18.4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7.2%。
在这一财季,瑞幸咖啡新开拓的产品线轻乳茶贡献了不少订单。据财报,瑞幸单品轻轻茉莉·轻乳茶首月销量突破4400万杯,刷新瑞幸单品纪录。此外,《黑神话:悟空》、赞萌露比、黄油小熊等IP联名营销也在为瑞幸拉新、促活。截至三季度末,瑞幸咖啡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3亿,月均交易客户数达7985万,这两项数据也是创出新高。
国内市场气势如虹,但瑞幸咖啡对海外业务的尝试没有那么顺利。2023年3月,瑞幸进入新加坡市场,目前已累计运营了一年半时间,但整体业务尚未实现盈利。
继续深耕国内市场,出海成重点业务
这次财报发布后,郭谨一在业绩会上正面回应了“品牌出海”以及“是否上市”两个市场普遍关心的话题。
总结来说,对于国内市场,瑞幸将持续深耕,因为瑞幸不想错过市场天花板抬升的巨大红利;另一方面,出海业务成为下一步的重点,但对于海外市场,瑞幸的态度仍然是“谨慎开拓”。
郭谨一说,瑞幸对于出海的思考是系统性的。“瑞幸咖啡的愿景是创造世界级的咖啡品牌,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品牌除了要看收入、利润、市值这样的指标之外,还包括门店数量、覆盖范围以及品牌形象、国际影响力等相关指标。瑞幸正在为这个目标持续努力。”他说。
郭谨一在前几日于新加坡举办的“2024慧眼中国环球论坛”上就品牌出海曾表示,如果成本结构没有优化,客户体验没有提升,去海外抢生意可能会被“迎头痛击”。
庄帅对此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瑞幸咖啡对海外业务试错的底气来自国内市场的盈利、供应链和连锁管理的技术系统能力的支撑。尽管新加坡市场尚未盈利,郭谨一对新加坡的开店整体呈肯定态度。他表示,新加坡的探索让瑞幸了解了海外业务的复杂,海外市场“需要耐心、时间和持续投入”。
郭谨一同时表示,瑞幸正在积极探索美国及其他市场的机会,考虑到美国有着成熟、饱和且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,瑞幸在执行市场拓展战略时会“审慎决策”。
“下一步,我们会密切关注海外业务,并及时与市场沟通进展情况。同时也将积极尝试组织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探索创新,以更适合的方式、更灵活的策略来拓展海外业务。”他说。
庄帅告诉记者,瑞幸咖啡的财务风波会对其海外拓展有一定的影响,但应该不会很大。“消费市场可能更关注公司能否提供好的产品;投资者则关注投资回报,目前瑞幸已经证明了自身的盈利能力,而且和星巴克的差异化也做得很好。”庄帅说。
国内市场则是瑞幸“基本盘”。郭谨一表达了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的想法。他认为,从客户基数、消费能力上来看,中国咖啡行业的天花板还在持续提高,并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。瑞幸接下来仍会深化门店网络布局,巩固和扩大品牌在行业内的优势,“从而获得中国咖啡行业高速发展的最大红利”。
此次,郭谨一还回应了品牌是否会重回纳斯达克,他表示,公司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仍是践行业务战略。在复杂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,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、恢复主板上市地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。